雪域云端新天路 ——國家開放大學為藏區搭建終身學習平臺 資料圖片 有這樣一個群體,他們工作、生活在世界最高的地區,這里的含氧量只有平原地區的65%,他們每天跋山涉水步行十幾里路才能到達工作地點,他們就是藏區的中小學教師。他們是燭光,是孩子們走出高原看世界的希望,但由于教育資源配置跟不上,新興技術進不去,他們的專業素質提高緩慢。 如今,國家開放大學利用“云教室”教學系統,架起了一條信息化的新天路,讓更多更好的教育資源走進高原,為藏區師生、藏區百姓搭建了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平臺。 “云教室”: 漫步云端的學習體驗 11月23日,國家開放大學 “云教室”的桌子上,一個有著濃郁藏族風情的八寶吉祥寶瓶格外顯眼,這是西藏昌都第一小學教師邊巴澤仁在國家開放大學團隊指導下設計完成的3D打印作品。在“云教室”的另一端,千里之外的西藏昌都,教室里擺放著國家開放大學聯合3D打印機生產企業捐贈給昌都三所中小學的3臺3D打印機,準備應用于今后的新技術應用培訓。 去年暑假,國家開放大學總部與西藏昌都地區教育局(體育局)教育科學研究所以及當地電教館,利用國家開放大學的“云教室”系統進行了首次視頻連線,面向昌都地區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及援藏干部開展“新技術教育應用”遠程培訓。 作為一所新型大學,國家開放大學特別關注為教育不利地區和人群提供教育服務,關注少數民族地區的高等教育需求。為解決這些問題,國家開放大學提出了基于云計算技術,建設“云教室”的戰略規劃,并將建設重點放在中西部地區,優先選擇中西部的一線學習中心,最大限度將優質教育資源輸送到學習者手中。 “云教室”是“互聯網+教室”的產物,可將“遠在天邊”的交流化為“近在眼前”。2012年5月21日,國家開放大學首間“云教室”在北海電大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之后,在西部邊疆和經濟落后地區陸續建設了一批“云教室”,目前第一期63間云教室已經投入使用,第二期正處在部署和調試階段,預計2015年底總計完成294間云教室和21間控制中心的建設工作,云教室將覆蓋國家開放大學22個分部。 作為最先進信息技術在遠程教育領域的應用典范,“云教室”實現了在線面授教學、遠程實時教學、課程實時錄播、網絡直播教學、視頻會議、遠程面試與答辯、網絡考試與考試監控等功能?!霸平淌摇表椖渴菄议_放大學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建設促進了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和中西部教育的均衡發展,成為國家開放大學信息化應用的開路先鋒。 一組數據反映了國家開放大學對西藏的支持:援建了西藏學院遠程雙向視頻會議系統、IP教學資源接收系統和計算機網絡教室等多種遠程教學基礎設施;援助課件637門和設備經費50萬元;投入300萬元幫助西藏學院建設山南、日喀則地區學習中心,建設5門有西藏特色的通識課程;援建“云教室”分控中心及拉薩、山南、日喀則、林芝、昌都學習中心云教室各1間;援建國家數字化資源學習中心西藏分中心,免費提供40萬條資源。 “i-3D打印”實驗室: 享受學習的樂趣 “3D打印機會不會有高原反應?”昌都第一小學教師邊巴澤仁的問題引起了在北京遠程授課老師的會心一笑。此次培訓由國家開放大學“i-3D打印實驗室”的魏順平擔任主講教師,內容是“3D打印技術及其在教育中的應用”,面向昌都地區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及援藏干部遠程授課?!霸囼炛忻课唤處煻际鞘状谓佑|這種新形式的視頻互動,大大激發了大家對學習新技術的渴望。具有即時性、參與性特點的網絡視頻互動,避免了講座式的被動學習,參加培訓的教師不僅學習了新知識,還和北京的老師成了朋友,渴望走出虛擬環境在現實中見面交流?!蔽喉樒秸f。 在昌都市教育局(體育局)教科所組織下,利用網絡視頻完成了這里與內地教育先進地區的對接,組成圓桌會議形式,雙方教師在網上面對面進行交流、學習。通過多次視頻交流,昌都的教師了解并基本學會了3D打印這項先進技術,并且成功制作了模型。 “i-3D打印實驗室”是教育部社區教育研究培訓中心“社區教育i-實驗”項目的重要內容之一,由國家開放大學工程中心承擔,探索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的創新型社區教育模式?!癷-3D打印實驗室”著眼于3D打印技術的科技普及、設備的使用體驗和設計創意創新三大目標,是一個集教學互動、設計創作、操作體驗和作品展示等功能于一體的新型體驗空間。 “i-3D打印實驗室”包括實體空間和網絡空間,實體實驗室位于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學院。網絡實驗室對應實體實驗室內的各個功能區,在網上開辟了相應的欄目板塊,并提供3D打印技術研究最新資訊,供學習者了解技術發展動態,獲取學習資料,下載3D模型等?!癷-3D打印實驗室”將成為開放式的、面向社區居民的3D打印技術體驗、實踐、培訓和交流平臺,滿足市民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和推動學習型、創新型城區建設。 援藏干部: 縮小城鄉教育“數字鴻溝” 對于3D打印,過去西藏的教師們都是遠遠觀之,現在他們終于可以把學到的三維設計知識應用于實踐教學當中了?!澳壳?,國培、區培和昌都市組織的師資培訓,不僅參培的人員數量少,而且會占用教師自身的授課時間?!庇商旖蚴形M織部選派的援藏干部、西藏昌都市教育局(體育局)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周國璽對記者說,“國家開放大學這所以信息技術為支撐的新型大學成了我們的突破點,我們向國家開放大學尋求技術支撐,很快得到了回應。北京昌都雖然遠隔千山萬水,但通過視頻網絡的溝通,距離一下子消失了?!?/p> 近些年來,昌都教育快速發展,農牧民觀念發生了轉變,送子女上學的積極性不斷上漲。但相對于昌都的城鎮化進程,相對于昌都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的現實需要,相對于人民群眾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教育工作還存在較大差距。特別是教育發展不均衡,教師隊伍學科結構性短缺,教育管理隊伍專業化程度低,辦學條件較差等問題困擾著當地教育的發展。在援藏干部的主動要求和配合下,國家開放大學扎根基層、服務社會,利用新技術改善現有的教育方式,整合優質教育資源輸送到邊疆和少數民族地區,促進了當地教育發展。 隨著云時代的到來,為適應以“六網融通”為特征的人才培養模式的需要,國家開放大學建成了以教學系統、教務系統、招生系統、考試系統、數字化資源庫、遠程接待系統、辦公系統等為主體的核心業務系統,一個多終端接入的“云、路、端”一體化的數字化學習環境正在形成。 西藏學院: 茶加鹽巴的酥油茶 藏族諺語說,“相親相愛,猶如茶與鹽巴”。酥油茶里若無茶,則稱不上是酥油茶;酥油茶里若無鹽,則會飲之無味。 2002年8月14日,中央廣播電視大學西藏學院正式成立,2012年8月,隨著國家開放大學的揭牌,學院正式更名為國家開放大學西藏學院。西藏學院是經西藏自治區教育廳批準成立,國家開放大學與西藏大學合作,在西藏開展現代遠程開放教育的公辦教育機構。同時,西藏學院也是唯一一所在西藏地區從事現代遠程教育的教育機構。西藏學院的成立不僅填補了西藏地區沒有現代遠程教育辦學機構的空白,更是國家開放大學配合西部大開發戰略和參與全國教育援藏的重要舉措,開創了國家開放大學與普通高等學校合作辦學的先例。 西藏學院辦學至今先后開設了漢語言文學、會計學、行政管理、法學、英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工商管理等7個本科專業,開設了護理學、會計學、行政管理、法學和現代文員等5個??茖I。截至今年9月,累計招生10525人,目前在籍學生4366人,畢業生4753人。 在西藏學院2015年秋季新生開學典禮上,國家開放大學副校長嚴冰為2014年度國家開放大學獎學金22位獲得者頒獎。獲獎學員趙高2009年底從武警西藏部隊服兵役結束后,一直在林芝公路分局墨竹工卡公路養護段從事路政管理工作,2014年春季進入西藏學院拉薩學習中心就讀法學專業?!安貐^老百姓的法律意識較淡薄,《公路法》規定房屋與公路之間的最短距離為20米,而很多人蓋的房子都是15米。這時我就得運用學到的法律知識對他們進行普法教育,聯合當地政府進行處理?!?/p> 西藏學院成立以來,以拉薩為中心,不斷拓展辦學規模,學習中心在藏區遍地開花。繼2009年山南和日喀則學習中心成立后,2014年林芝和昌都地區學習中心也應運而生。至此,除那曲、阿里地區外,西藏學院的遠程教育已覆蓋了西藏所有地區,并將進一步向縣、鄉延伸。探索以學習者為中心,網絡自主學習、遠程學習支持服務與面授輔導相結合的新型學習模式,打造終身學習服務平臺,西藏學院將為西藏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通訊員 于旻生 何菁) |